敬业·博学·求实·创新
研究成果
首页» 研究成果»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秦正为
(中共中央编译局,北京 100032)

摘 要: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廉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应有之义。 因而从创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始 终注意加强和开展廉政建设。 从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反腐倡廉尝试,经三次局部执政的廉政探索,再到全国执政的 廉政建设,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廉政思想的历史演进形成了一条连绵不绝的廉政长城。其基本经验有:在思想上,要 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在制度上,要加强廉政综合建设;在措施上,要高压重拳严惩腐败;在发展上,要与时俱进创新 反腐。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廉政思想;历史演进;基本经验

        近年来,中国的反腐建设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实际上,这是与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 廉政思想分不开的。 廉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高贵品质,也是经历长期斗争所打造的 制胜法宝。 因此,对中国共产党廉政思想的历史演进和基本经验进行总结,不仅具有学理价值, 有利于认识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奥妙所在,而且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中国共产党 继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一、中国共产党廉政思想的应有之义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因而必然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廉政思想。 通过自身的解放,进而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每个人全面而 自由的发展,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目标和终极追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与最高命题。 而要实现这一点,最基本的步骤就是无产阶级首先取得政权,取消一切特权,从而彻底清除腐败 和官僚主义。 为此,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总结指出:首先,要取消一切特权, “从公社委员起,自上至下一切公职人员,都只能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报酬”。 [1](P55)其次,要实行 民主选举,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公仆变为主人”,以及作为“自己仆人”的党内官吏变成在党 内恣意作威作福的“官僚”。 其三,要实行政务公开,将官员的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是防止权力变质的根本途径。 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廉政思想,并进行了切切实实的实践探 索。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继承和发 展马克思主义的廉政思想,做到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是其产生、发展和壮大的必然要求和本 质所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而必然继承 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廉政思想。 中国古代曾长期存在和延续着“大同”思想,中国近代曾有许 多仁人志士在不懈追求国富民强,但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和不断实现这一目标。 作为中国先进 力量的集大成者, 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 中也包括廉政思想。 抛却个人名利,强调廉政人格修养,以人民利益和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为 重,这也正是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共产党执政的显著特点。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和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就必须坚持、发展和创新廉政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面对新 形势新情况,难免会出现新问题,包括花样翻新的腐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又离不开中国 的原有传统和国际的大背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有权不用枉做官”等等负面影响,国际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物质至上、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 等价值观的冲击,难免给腐败提供新的滋生温床和生长空间。 改革开放大潮的涌动,也使不少人 的“劣根性”因素迅速膨胀,导致了许多严重的腐败现象,乃至大案要案迭出。 面对这一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实质就是重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重 新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目的就是要清除腐败、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新形势新情 况新问题,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廉政思想的同时,必须切实有效地力求创新廉政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廉政思想的历史演进

        由于廉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应有之义,因而从中国共产党创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始 终注意加强和开展廉政建设。 从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反腐倡廉尝试,经三次局部执政的廉政探索, 再到全国执政的廉政建设,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廉政思想的历史演进形成了一条连绵不绝、峰峦 叠嶂的廉政长城,也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不断地清除自身毒瘤,在各种艰苦决绝的考验中能 够屹然挺立、永立潮头。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就很重视党内监督和廉洁问题。 党的一大的第一个纲领、二大的第 一个党章、三大四大的“修正章程”等均有监督的明确规定和“纪律”专章。 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 还进行了初步的廉政建设尝试。 在 1922 年安源路矿工人罢工中,李立三、刘少奇就领导制定了 一系列规章制度,惩治腐败、纯洁队伍。 1925 年至 1926 年的省港大罢工,实行了代表普选,成立 了工人纠察队,还利用机关报《工人之路》特刊对所属各机构进行舆论监督,从而保证了罢工的 胜利。 针对党员人数的激增和防止党的腐化,1926 年 8 月 4 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了第一个反贪污 腐化文件—— —《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 1927 年党的五大,中国共产党又成立了第一个 中央级纪律检查机构—— —中央监察委员会。 1931 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中 国共产党开始了第一次局部执政,同时也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反腐倡廉建设。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先后发布了《关于检查苏维埃政权机关和地方武装 中的阶级异己分子及贪污腐化动摇消极分子问题》、《怎样检举贪污浪费》、《关于惩治贪污浪费 行为》等训令和指示。 1932 年 5 月 9 日,红都瑞金上空响起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惩治腐败分子的第一枪,瑞金县九区叶坪村苏维埃主席谢步升被枪决,这也是中共反腐历史上枪毙的 第一个贪官。 对此,毛泽东曾指示:“腐败不清除,苏维埃旗帜就打不下去,共产党就会失去威望 和民心! 与贪污腐化作斗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谁也阻挡不了! ”[2]1934 年 3 月 25 日,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项英亲自在于都县苏维埃主持召开了苏区反贪污浪费斗争 开展以来规模最大、牵涉面最广的一次审判会,并发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高特别法庭第一 号判决书。 中国共产党早期反腐倡廉建设的初步实践,不但极大地震慑了腐败分子,赢得了民 心,而且保证了组织的纯洁性和革命的胜利进行。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廉政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 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并告诫全党注意把保持廉洁、 反对消极腐败现象作为治党治军和保存革命政权的重要措施。 他说:“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 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3](P134)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党内思想和作风的新变化,毛泽东指 出:“在这个时期内一部分共产党员被资产阶级所腐化,在党员中发生资本主义的思想,是可能 的,我们必须和这种党内的腐化思想作斗争。 ”[4](P793)为此,毛泽东作了多方面的努力,要求全党学 习郭沫若根据李自成起义失败教训而撰写的腐败亡国的警示文章《甲申三百年祭》,并通过整风 运动纯洁全党思想,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革命胜利在望,为了 防患于未然,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告诫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 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 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 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5](P1438-1439)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和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毛泽东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措施和要求,把防止腐败作为全党一 项紧迫的政治任务,并且领导发动了“三反”、“五反”运动,毅然处决了新中国成立第一腐败大案的主角 刘青山、张子善,从而打响了新中国反腐倡廉的第一枪。 毛泽东的廉政思想是在革命和建设环境 中逐渐形成的,其突出特点在于:腐败是革命和建设的大敌,不坚决清除腐败,就不能取得革命 的胜利,即使胜利了也会人亡政息;中国共产党能够跳出“兴勃亡忽”的周期律,关键在于民主和 监督;监督要有人民和社会对政府的监督,也要把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特别是民主党派的监督 结合起来;反对腐败,在政治上要坚持民主集中、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反对官僚主义 和独裁专断,在经济上要廉洁奉公、勤俭节约、经济公开,反对铺张浪费、贪污腐化,在生活上要 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积极向上,反对虚荣浮华、奢侈享乐;反对腐败,必须坚持防微杜渐,做到 “两个务必”;反对腐败,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要从严治党、严厉打击。 毛泽东的廉政思想 是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理论源头和最初实践。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廉政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开辟了崭新的局 面。 邓小平始终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 早在 1957 年,邓小平就告诫全党:“我们党是执政的党, 威信很高。 我们大量的干部居于领导地位。 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 就是中国共产党。 ” [6](P270)因此,他后来强调:“我赞成陈云同志讲的,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7](P358)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时代大潮难免泥沙俱下、沉渣泛起,各种腐败现象逐渐显现。 1982 年 邓小平及时指出:“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 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卷进经济犯罪活动的人不是小量的,而是大量的。”[7](P402)“这股风 来得很猛。 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末,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 会‘改变面貌’的问题。 这不是危言耸听”。 [7](P403)1982 年 4 月和 1983 年 7 月,针对经济领域中严重 犯罪活动猖獗和刑事案件、恶性案件大幅度增加的状况,他提出要从快从重从严打击,把犯罪活动的势头压下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风廉政建设的形势显得更加严峻和紧迫。 1986 年 1 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指出:“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 我们国家的成功。 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 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 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8](P154)因此,邓小平要求在改革开 放中,要一手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要一手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惩治腐败, 并且要雷厉风行地进行处理。 1989 年,针对腐败现象蔓延引起人民群众强烈不满的问题,他又提 出新的中央领导机构“要扎扎实实做几件事情,体现出我们是真正反对腐败,不是假的”。 [8](P297)并 且指示,首先要抓高级干部及其子女的案件,抓典型,抓大案要案。 “该受惩罚的,不管是谁,一律 受惩罚”。 [8](P297)1992 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重申:“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对 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 ”[8](P379)纵观邓小平的廉政思想,其突出特点是: 腐败产生的根源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一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影响,二是体制和制度 的薄弱和漏洞;新形势下更应该和必须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反对腐败,要两手 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反腐倡廉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一靠教育,二靠民主法制;反对腐败, 必须搞好监督检查;依靠群众,但不搞群众运动;反对腐败从高层抓起,而且要常抓不懈。 邓小平是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廉政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建设的指向标。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廉政思想使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走向深入。 20 世纪 末,国际风云急剧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波澜壮阔,从而也使反腐倡廉 的形势更为严峻、工作更为突出。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反腐倡廉工作 作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不断把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 江泽民指出:“反对腐败是贯彻执行党 的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是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重要保证。”[9](P320)因此,坚决反对和防止 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在反腐败斗争这 个问题上,旗帜必须鲜明,态度必须坚决,工作必须锲而不舍。从 1989 年 6 月至 1991 年 12 月,党 中央通过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开展了党风党纪教育,狠抓了高干子女经商、 领导干部特权等群众最为关心的事,稳定了人心。 从 1992 年初至 1997 年 8 月,随着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任务的提出,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的指导思想、工作 格局和领导体制,严厉整治了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集资热等热点问题,查处了王宝森、胡建学等 大案要案。 1997 年 9 月至 2002 年 10 月,反腐败工作在治标的同时逐步加大了治本的力度,坚持 自律和他律结合,制定了领导干部配偶和子女从业规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党员干部廉 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党法党规,开展了“三讲”教育,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查处了成克杰、 胡长清、李纪周、慕绥新等一批腐败分子,查办了湛江和厦门特大走私案,对腐败分子起到了极 大的震慑作用。 纵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历史进程,在江泽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指 导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逐步形成了廉洁自律教育、查办案件、纠正不正之风的反腐倡廉 三项工作格局;提出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反腐倡廉工 作方针,把教育为基础、法制为保证、监督为关键综合协调起来;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 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围绕发展这个党执 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的反腐倡廉工作,初 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反腐倡廉的路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从总体上呈现出 不断深化发展的局面,为进一步开展廉政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廉政思想使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发展到新阶段。 党 的十六大刚刚结束,胡锦涛就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要求全党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为此, 2003 年 1 月 31 日,中共中央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 处分条例》。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上,胡锦涛一再强调,全党同志要真正做到为民、务实、 清廉。 清廉,就是要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 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切实做到拒腐败、永不沾。 2005 年 1 月,中 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第一次在党的文献中 提出了“廉政文化”这一概念。 2005 年 1 月至 2006 年 6 月,在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 育、党性党风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 2006 年 9 月 24 日开始印发实施《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 人有关事项的规定》。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明确指出: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 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10](P53)2008 年 1 月 15 日胡锦涛在中央纪委十七届二次全会上发 表重要讲话,明确强调了关于反腐倡廉的四个认识“十分清醒”和态度“一以贯之”。2008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重要法规支持。 2009 年,中央先后下 发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中国共 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等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严肃查处了一批影响 恶劣的大案要案,严厉惩处了朱志刚、黄松有、刘志华、杜世成、王益、王华元、陈绍基、许宗衡、陈 良宇、段义和、文强、孙淑义等一大批腐败分子,充分显示了新的领导集体反腐的决心。 2010 年 2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发布实施,其中提出了八项“禁止”和五 十二个“不准”,成为新时期新阶段反腐倡廉的重要依据和标杆。 2010 年 5 月,中央纪委、监察部 命名了第一批 50 个全国廉政教育基地。 2010 年 7 月,中央印发《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 项的规定》。 纵观新阶段的反腐倡廉工作,其突出特点在于: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长期性、复杂 性、艰巨性,同时提出了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时效性;以保持党同人民 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 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同时以更加坚决的 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明显的成效取信广大干部群 众;治标和治本相结合,惩治和预防相结合,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同时提出要把反腐倡廉建设 与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相结合,要与党的建设的全局相结合,要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 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要把阶段性任务与战略性目标相结 合,要把廉政建设与勤政建设相结合。 胡锦涛的廉政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反腐倡廉理 论,拓展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思路。

三、中国共产党廉政思想的基本经验

        廉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应有之义, 由于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并 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和实践,因而逐渐积累了廉政思想和建设的一些基本经验。

        第一,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廉政建设。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一直高度重视廉政建设, 这是中国共产党一直永葆青春活力的基本前提和关键所在。 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党风与廉政建 设,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 [4](P813)因为这一问题关系到党的性 质和政权性质,关系到人心向背和执政党的生死存亡。 因此,毛泽东指出,如果共产党人不廉洁, 腐化蜕变,那么整个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付之东流,被彻底葬送。 对此,邓小平也有同感。 他多次强调指出:“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 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8](P313)腐败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7](P333)江泽 民立足于当代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局,认为坚持反腐败斗争是顺利进行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政治保证。 他尖锐指出:“如果我们不注意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注意 克服脱离群众的现象,听任腐败现象蔓延,处于执政地位的共产党也会蜕变,丧失人心。 经济搞 不好会垮台。 经济搞上去了,如果腐败现象泛滥,贪污贿赂横行,严重脱离群众,也会垮台。 ”[11]面 对新形势新变化,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重申:“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 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容的。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 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10](P53)由此可见,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把反对腐败放到了“失败”、 “垮台”和“生死存亡”的高度,因而始终将其作为“第一重要问题”、“大事”和“重大政治任务”来 抓。 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能够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在国 际形势剧变的情况下领导中国昂首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道上。

        第二,在制度上,要加强廉政综合建设。 反对腐败,切忌就事论事,必须全盘统筹、科学发展。 科学反腐,一靠民主,二靠法制,这是最为基本的武器。 1940 年,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提出的共产 党如何跳出由于腐败而导致的“历史周期率”时就曾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 率。 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 人亡政息。 ”[12](P149)事实证明,腐败是官僚主义的伴生品,而民主是他们的天敌和克星。 民主建设, 离不开法制。邓小平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7](P146)廉政建设“还是要靠法制,搞 法制靠得住些。”[8](P379)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同时,还必须根据新形势制定配套措施,实现反腐工作 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针对新时期“一些腐败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反腐败形势仍 然严峻”、“反腐败任务仍然繁重”的局面,中国在继续“标本兼治、惩治并举”,加大治本力度的同 时,反腐战略逐渐由被动防御为主转向主动进攻为主,由权力防腐为主转向制度防腐为主,由事 后监督为主转向事前监督为主, 从而逐渐建立健全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 度、监督并重的全面协调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三位一体”的反腐体系)。 2010 年 1 月 12 日,胡 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着重阐述了加强反腐倡廉制 度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基本要求,强调要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 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这说明,中国反腐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正逐渐走向更加科学的轨道。

        第三,在措施上,要高压重拳严惩腐败。 腐败如瘟疫,不但根深蒂固,生命力极强,而且具有 极强的腐蚀性和扩散性。 对此,在严防死守的同时,必须严刑峻法,绝不姑息。 在对腐败分子的处 理问题上,毛泽东历来主张要严厉。 1937 年黄克功因逼婚杀人被枪毙,1952 年刘青山、张子善因 腐败被处决。 对此,毛泽东严肃指出,一切党员和革命分子都要以黄克功为前车之鉴;对于刘青 山、张子善,“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 只有处决他 们,才能挽救二十个,二百个,二千个,二万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13](P152)正是毛泽东 的严厉惩贪,才使新生政权得以稳固和换得了较为长期的清明。 改革开放后的几代领导人,也是 主张严厉反对腐败的。 邓小平多次讲:“现在刹这个风,一定要从快从严从重。 ……对有一些情节 特别严重的犯罪分子,必须给以最严厉的法律制裁。 ”[7](P403)“要多杀几个,这才能真正表现我们的 决心。”[8](P153)“必须依法杀一批,有些要长期关起来。还要不断地打击,冒出一批抓一批。不然的话, 犯罪的人无所畏惧,十年二十年也解决不了问题。 ”[8](P34)江泽民指出,我们在反腐败问题上的态度 是:坚定不移,坚持不懈,绝不姑息,绝不手软。 胡锦涛也多次指出: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 决查处一个,绝不能姑息,绝不能手软。 正因如此,近些年来,一大批高官纷纷落马,中国反腐的决心和表现正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和瞩目。

        第四,在发展上,要与时俱进创新反腐。 中国共产党的反腐工作之所以能够在艰难中不断推 进,重要的是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 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采取 了许多有力措施,“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使中国共产党的廉洁奉公与国民党的贪污腐败形成鲜明 对比,从而也决定了人心向背。 面对革命的即将胜利,毛泽东又及时提出了“两个务必”,告诫全 党要警惕敌人糖衣炮弹的攻击。 新中国成立后,在开展“三反”斗争的基础上,毛泽东又提出了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根据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两手 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科学总结当今世界一些执政党兴衰的 历史经验,提出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力求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 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根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原则,重 申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新阶 段“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提出要把惩治腐败作为一 项系统工程来抓,要求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发展的办法推 进反腐倡廉建设,积极推进工作理念思路、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 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方法创新,努力实现思想方法和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人 员素质和工作作风的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成为新时期新阶段反腐的 基本理念。 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这是新时期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要 求。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我们党初步探索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紧紧围绕经济 建设这个中心,把反腐败和改革、发展、稳定有机结合起来,依靠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 与,有效开展反腐败工作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孙艳敏.中华苏维埃查处的第一起腐败案件[N].检察日报,2003-07-08.

[3]毛泽东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1]江泽民.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94 年 2 月 28 日) [N].人民日报,1994-03-06.

[12]黄炎培.八十年来[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

[13]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